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8集课程复讲

柴巧霞学长

  
尊敬的诸位老师、诸位学长,大家好!
    本集学生列出以下及条提纲来做简要分享:
 一、求学问最重要的精神和态度就是要坚持。
     蔡老师讲苏格拉底的小故事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,当我们每天都能够化整为零去深入圣贤的文化经典,滴水穿石之功必能有所成就。比如说我们每天把《论语》背个三句或五句,你这样持续一年,可能就把整个《论语》都可以背下来了。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态度。
二、在力行圣贤的教诲中,一定要时时提起恭敬心,常常能够观照自己的存心。另外也要对圣贤的教诲有正确的理解。
  【父母呼,应勿缓;父母命,行勿懒;父母教,须敬听;父母责,须顺承】这段经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分恭敬的心对待父母,不管是一言还是一行。相同的,还要把这份恭敬延伸到我们身边所有的人。当“父母呼”的时候,我们应该立刻跑过来,那当长辈、老师或我们的先生、太太呼唤的时候,同样也要“应勿缓”。另外,在父母或其他长辈在跟我们交谈时,我们也要常常能够观照自己的心,如有不耐烦的时候要赶快修正,所以道德学问最根本的下手处,就是时时能观照好自己的这颗存心。
  “父母命,行勿懒”,我们对父母交代的事情不可以失信,相同的,对先生、妻子、儿女已经答应的事,我们也要言而有信。当我们言而有信,孩子对我们就会非常尊敬。“父母教,须敬听”,除了父母,老师教也要须敬听。一个人的道德、学问,除了要有好老师之外,更重要的一个因素,是自己的学习态度,一定要有虔诚恭敬的心对老师,绝不可以阳奉阴违。所以学问有多大的成就,可以从恭敬心中判断出来,一分诚敬就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就会得到十分利益 。另外,长官教也要须敬听,因为一个人在学问、在事业上能否有好的成就,都要从他的恭敬、谦卑心中去求得。所以,人要能屈才能伸。
  “父母责,须顺承”,这个“顺”我们要理解一下,“顺”有两种情况,当父母责备我们的事都是正确的,我们要赶快记住,好好地去落实,这时要顺;当父母的责备跟要求是不对的,这个时候不要当面顶撞,要懂得顺势而为。目前的状态你马上顶回去,只会让父子间的冲突更大,所以我们先退一步再作打算,等待好的时机再跟父母沟通。所以,中国的孝顺,这个“顺”绝对不是所有父母的要求我们都去做,要先分辨对错,要用理智去孝顺。当父母有过失,我们没有去劝,那是陷父母于不义,就不是我们为人子应该有的态度。  
三、学习每一句经文,我们都要要抓住它的本质去学习和落实。
  “冬则温,夏则凊”,这是有个典故,东汉时,有个九岁的黄香,冬天用自己的体温先把棉被暖热,夏天太热用扇子把先把床搧凉,再请父亲上床睡觉。由于有这样的孝心,他长大了,地方官员就举荐他做“孝廉”后来他当官当到尚书。所以,确确实实有孝心的人,他同样可以效忠于国家、效忠于人民。“忠臣出于孝子之门”,确实不错,因为孝子这分心一定可以推而广之,去爱一切人的父母、一切人的子女。当时的皇上,给他一个很好的赞叹“江夏黄香,举世无双” ,黄香的典范流传千古。从黄香这个例子,不只是学到冬温夏凊,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到黄香的存心;存心是它的本质,冬温夏凊是他的行为和形式。本质绝对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。因为很多人都说,现在时代不同了,我们不需要去做暖被子、搧床铺的事情了,但是这只是形式,我们可以改为父母买电暖和空调,总之是让父母能生活的舒服。所以,我们学习任何一个经文,都要抓住它的本质去学习,就会学得很能掌握纲领。
四、如何养“父母之身、父母之心、父母之志”?
  我们从黄香冬温夏凊这个故事,能够体会到黄香时时能看到父母的需要。那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常常去关怀?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以下几个方面:1、“养父母之身”,我们应该在生活起居、衣食住行等方面去关心父母,如果和父母住在一起或很近,就可以经常给父母买一些他们爱吃的水果、蔬菜等食物,要常常观察父母吃的、穿的缺不缺,以便及时给他们填补上;还要让孩子多跟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接触,这样就能让他们感受到天伦之乐。如果,我们不在父母身边,那就要定期给他们打电话,问候他们的身体和饮食状况。另外,父母如果身体不好,我们也要常常跟他们沟通一些健康的饮食观念,让他们能够吃的既健康又营养。2、“养父母之心”,就是让父母心里面能够常常很欢喜、很自在。这里有个前提,就是我们的所作所为一定要让他们安心、放心。我们还要经常跟父母沟通、交流,在和父母谈话的过程中要善于去体会父母的心境、父母的需要。3、“养父母之志”,这个“志”也可以是心愿,就是父母的心愿。《孝经》里有句话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”,所以我们把身体照顾好,这是孝道的首要工作。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”,假如我们用自己的德行,对家庭、对社会有所贡献,最高兴、最满足的一定是父母,还有老师。这是养父母之志。蔡老师讲的海口那位老师在她的家乡推广《弟子规》的故事,就给我们很好地启示。所以,我们在学习每句经文,要善于去体会,把对父母的关怀延伸到生活的点点滴滴,延伸到养父母之身、养父母之心、养父母之志。
  诸位老师、诸位学长,学生这节课就分享到这里,祈请老师和学长多多批评指教!感恩老祖宗加被护佑,感恩父母生养之恩,感恩老师谆谆教导,感恩为读书会付出的所有人,感恩一切!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